夏季防蚊正当时 科学避咬远离病毒侵扰
随着夏季来临,气温升高、雨水增多,蚊虫进入活跃期。蚊虫不仅会带来叮咬的不适,更可能成为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、寨卡病毒病等虫媒传染病的传播媒介。为有效降低蚊虫叮咬风险,守护公众健康,现就夏季防蚊灭蚊、预防病毒传播提示如下:
一、蚊虫传播病毒的风险需警惕
蚊虫叮咬看似小事,却可能暗藏健康隐患。例如,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感染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病毒的患者后,再叮咬健康人就可能导致病毒传播,引发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;部分病毒感染还可能对孕妇、儿童等群体造成更严重影响。夏季是此类传染病的高发期,做好防蚊措施是阻断病毒传播的关键。
二、个人防护:筑起“防蚊屏障”
• 着装避蚊:外出时尽量穿长袖上衣和长裤,选择浅色衣物(蚊虫对深色更敏感),减少皮肤裸露面积。
• 巧用驱蚊产品:在裸露皮肤或衣物上涂抹含避蚊胺、派卡瑞丁等成分的合格驱蚊剂,婴幼儿可使用专用驱蚊产品,避免直接涂抹在手部或眼部周围。
• 避开活跃时段:蚊虫多在清晨、傍晚及夜间活跃,尽量减少此时段在草丛、树荫、积水边等蚊虫密集区域停留。
三、环境治理: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
蚊虫的孳生离不开积水,清除积水是灭蚊的核心:
• 定期清理房前屋后的盆、罐、花瓶、轮胎等容器内的积水,闲置容器倒置存放;
• 疏通排水沟、下水道,确保水流通畅;
• 鱼缸、水生植物容器等每周换水1-2次,并清洗容器内壁,避免蚊虫幼虫滋生。
• 家庭可安装纱门、纱窗,夜间使用蚊帐或电蚊拍,减少蚊虫进入室内。
四、集体场所:联防联控降风险
学校、社区、工地、公园等集体场所应加强环境消杀:
• 定期组织人员清理公共区域的积水和垃圾,消除蚊虫孳生地;
• 在蚊虫密集区域合理使用杀虫剂,降低蚊虫密度;
• 开展防蚊知识宣传,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。
温馨提示
若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发热、头痛、关节痛、皮疹等不适症状,应及时就医,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的蚊虫接触史,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。
夏季防蚊,关乎每个人的健康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清理,共同营造安全、舒适的生活环境,远离蚊虫传播的病毒威胁!
[发布单位]苏州优多洁有限公司
[发布日期:2025年7月31日]